在立冬的前一天,温度骤降。 新闻早有预报,说寒潮南下。起初没当回事,因为这两天温度变化不大,甚至还有一两个小时的昏昏太阳。中午过后,竟然下起了毛毛雨,快天黑的时候,开始吹大风了。冷风伴随着细雨,加上温度的骤降,标准的冷锋过境。室外温度仅10度了,降幅在5至8度之间。 每天都有零星的新增病例,感觉传播链已经清晰了,就看接下来两周密接者和次密接者会不会爆雷。也正因为如此,盆地也紧张了起来,周边县市都相继建议本地人不要外出其他县市,如临大敌,褒贬不一。 想起哈萨克电影《鲜花》里的一句台词:生命的长河直直弯弯,有时平静,有时波澜,珍惜生命的人啊,才能勇敢地跨越万水千山。 ... >>阅读更多
分类目录归档:生活
热水器维修记
之前提到热水器坏了,出热水的地方有点漏水,因为是夏天也没修。这冬天到了,出差回来,天冷了再不修就很麻烦了。下午天气好,出了点太阳,想着正好有时间就在大众点评上搜了一家附近的家电维修,打了电话过去,像是个老板娘,又像是个中间商,回答很干脆,说马上安排师傅联系我,只过了三分钟,维修小哥就打电话来询问住址了。 维修小哥在电话里说上门检查,无论最后修还是不修,都有30元上门费。我一想也合理,就表示同意,还提示对方带上可能需要更换的水管或水箱。小哥年龄不大,二十岁出头,看样子像职中毕业,带着工具包上门来了,手脚麻利,拆开热水器外壳,阀门一开就找到了漏水点。然后说这款热水器比较老了,水箱也是老款式,如今的... >>阅读更多
对游牧民族的一点思考
前段时间看了有关河西走廊的纪录片,最近又看了一些与之历史相关的文章,这些涌来的知识和观点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于是,我打开地图,忽略掉省界、国界、洲界,剩下的便只有陆地和海洋,只有山脉、河流、沙漠和平原。耳朵里似乎也传来了马蹄声、刀剑碰撞声、冲锋吼叫声、骆驼队铃铛声、商贩吆喝声。 历史,它真实的模样究竟是什么样的,古代既没有照相机,也没有录音机,仅留下的称为史的文字记载,真实性又有几分?隋朝有个叫裴矩的人写过一本书叫《西域图记》,记录了西域各国的地理资料,我觉得其地位不亚于后来清朝魏源写的《海国图志》,因为这两本书都是起了科普的作用,是了解未知地理领域很好的途径。但非常... >>阅读更多
关于耕读
耕读,和它的字面意思一样,一边耕种,一边读书。这是旧时农耕社会读书人的写照,在工业化之前,社会的分工并不明确,几乎每个家庭都需要自己解决衣食住行的全过程。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读书,旧时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秩序就这样独立于官学之外,在千百年里传承了下来。 如今的社会分工已经相当明确,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专业的人员从事其中,读书人可以免于操心体力劳动而专心读书。乍一看,这不就是在说在校学生吗?但我想说的不是学生,我想说的是如今“耕种”时的“读书”。 对大多数技术工种而言,在获得了此项技术后,已基本能胜任相应工作的需求,如司机、电工、木匠等。因此在随后的岁月里,都要依靠着这门技术谋生,只要行业不被瓦解,这门... >>阅读更多
还是要交朋友
最近几天生物钟比较乱,几乎是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现在是4时35分,我还毫无睡意,根据这几天的经验,我知道要过了7点,睡意才会来。 躺在床上,窗外只有空调外机的声音,我忽然想到最近两年与同学朋友的聚会时间少了很多,现在最常聚的就是那么两三个人,再不像以前一样,聚会就是一大桌。或许是现在都工作了,再无精力叙旧了,那些成了家、买了房的,都为生活所迫,或许周末了也没法休息,又何谈与朋友聚会呢? 回想这两年,除了和同事打交道比较多之外,我几乎没有结交过新的朋友了,我不愿意把工作带进生活,所以即便是聊得来的同事,我也很刻意地不把同事情转变成友情。仔细想想,这可能是我的问题。 我所知道的,同龄人的心态是这样... >>阅读更多
秋风萧瑟
禁足十七楼,三日未开窗,不见天日。忽闻窗外风声大作,拨帘探之,时至正午,厚云蔽天,未见阳光,乃觉已秋分又三日。思绪所致,故作此篇。 夏天过渡到秋天,其实很简单,只需三五个阴天,外加一两场绵密的秋雨,待雨停后,天不再放晴,说明夏天已经远去。在此过程中,伴随之的是月饼、柿子、石榴和丰收的稻子。今年夏天的尾巴终究是没有抓住,没有玩上水。 最近有很多思绪,但都是一念之间的想法,终没有去深究。诸如两种引号(“”和「」)的使用时机和用法、城市间的同质化增加了生活的便捷但抹杀了一个城市的灵魂、疫情到底还会持续多久或者是不是有人希望它能一直存在下去、时代的一粒微尘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千百年来十字军与星月军在中亚... >>阅读更多
洗了个冷水澡
热水器突然就坏了,今晚洗了个冷水澡。自来水的温度大概20度左右,天气也不是很热,刚开始洗还有点冷,适应了也就好了。 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热水刷牙和洗澡,今天给整得打破了常规,洗完现在竟然还挺精神。 由此想到,竟然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游过泳了。眼看这个夏天也即将过去,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找个游泳池玩玩水。这两天虽然还是比较热的,但是和前几天比起来,有了明显的降温,果然一立了秋,气候瞬间就开始转变了。但愿接下来半个月这个气温再坚持坚持,让我抓一下今年夏天的尾巴,去玩个水。 最近心态比较悲观,一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工作上增加了极其多的限制,以至于影响到了生活。二是对于这层层添加的砝码,看不到头。全球范围内看,... >>阅读更多
我和奥运
因为疫情的影响,延期了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了,看完开幕式,当运动员进场,背景音乐想起《波莱罗》的时候,有关奥运的回忆,也在我心头浮现出来。 我第一次知道奥运,是关于鸟巢的体育馆。那时候是小学二三年级,当时每周会发一份《少年百科知识报》,其中一期介绍了鸟巢,因为鸟巢的名字很特别,所以印象也很深刻。甚至那时候以为每个国家都会专门修一个叫鸟巢的运动馆来办奥运会。 后来大约是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里装了有线电视,告别了以前仅能搜索两个中央台和几个地方台的日子,我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径也大打开来。这也为后来通过电视了解奥运打下了基础。安装有线电视具体是哪一年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那一年最火的剧是《大长今》。... >>阅读更多
免疫孤岛
昨晚躺床上睡不着,想到这么一件事。如果说世上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的话,那这件事也不会例外。 疫情之初到现在,我们控制得很好,如今基本上是稳住了。国外倒是反反复复,确诊人数从未中断。本曾寄希望于国外能够强制隔离,阻断传播链达到消灭疫情的设想也因为对自由无限热爱的他们付诸东流。群体免疫似乎是不能接受但也无法避免的最终结局了,或染病后痊愈,或接种疫苗产生抗体。 只是这疫苗的效果,真的如厂家说的那般有效吗?如果有效倒还好,如果没效,那对我们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试想,如果两三年后,国外的所有人都在这一波又一波反复的疫情中完成了免疫。那时候,对他们来说,这疫情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但是我们把自己保护得这么好... >>阅读更多
换个视角看文明
打开地图,忽略所有的国境线、省界和县界,只关注山脉和河流,只看地形。如此,可摒弃对民族、肤色的固有成见,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地球上的文明。 地质和气候决定物产,也决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体质和性格,也就决定了这个区域的文化,也就形成了一个文明。 雪域高原、云贵高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西域戈壁、蒙古高原、川西盆地、东南丘陵,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文明,如今我们称之为地方特色。 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东欧、北欧、西非、北美、南美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如今我们称之为文化。 除去以上无论是小的还是大的如今尚在的文明,还有一些早已不复存在的已知的或未知的文明,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美洲的文明。 文明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