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童趣常在

我记得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篇文章便是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童趣》,是篇文言文,篇幅很短,但是趣味很浓: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如今,距离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已经过去快十一年了。工作后,生活中的乐趣变得越来越少,并不是说没有乐趣,只是觉得放在以前能使人快乐的事物再放到现在来看,便会觉得乐趣不大。不知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更理性了亦或是对生活有了些许麻木?

前段时间,我给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定了一个基调,那便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二者绝不能混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践行,发现这样很好,该干活就好好干活,不要把生活中的琐事带到工作中去,下班后就好好生活,更不能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来。虽然有时候无法避免两者混到一起,但是毕竟是少数时间,希望今后做得更好。

有时候会想,工作是什么呢?工作是自己实现理想与抱负的平台吗,其实并不是,或者说工作与事业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但工作绝不能与事业划等号。如果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奋斗,会很累的,倘若只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一部分,便会很轻松,因为事业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工作而已。工作无非是将劳动力转化成报酬的途径罢了,事业很难,但工作很简单。这样来理解,天空也就晴朗了。那么生活呢,又是什么?关于生活,真没办法去定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情愿,或无奈,无非就是一天接着一天的活下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不同行业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目标,大家都对未来充满着渴望,即便道不同,但是大家都希望自己,也希望自己的亲人朋友每天都能过得开心。

生活的趣味大不相同,这也是乐趣的奥妙所在。有人喜欢打游戏,有人喜欢做饭,有人喜欢出门骑行……这么美妙的世界太大了,有太多的事物,太多的乐趣,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分快乐。即使这份快乐对于有的人而言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正因为如此,便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奋斗的动力。对于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这份快乐的人而言,愿大家不会因为对事物的认识变得理性而丢失了这份快乐。不会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而失去了对这份乐趣的感知。

童趣是最原始最纯真的,是源于自然而又融入于大自然的。愿我们今后的乐趣都真实而可贵,亲近于自然。


除非注明,三棵树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http://www.sksren.com/archives/603.html

愿童趣常在》有14个想法

  1. 雅岚

    古文《童趣》,上学时没什么印象来着。。话说真实、亲近自然的乐趣对于沉溺于网络的现代人简直是天方夜谭,个个埋头于手机,陶醉在虚拟的自我想象里, Hoho

    回复
  2. 大致

    没学过这课文。地区或者年龄差异吧。
    保持童趣很容易啊,我7岁喜欢玩游戏,17岁喜欢玩游戏,27岁喜欢玩游戏,37岁照旧喜欢玩游戏,只要有时间,我就打游戏。
    至于亲近自然嘛,这个成本就高了……

    回复
  3. 从良未遂

    以前上学时,这篇文章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对童趣的感觉却不大,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文章的感受也增强了。

    回复
    1. 三棵树人 文章作者

      只怪当年太年轻,现在是越来越怀念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